李政道先生曾说,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6月6日上午,“2020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科学与艺术讲座基金系列活动之科艺第一课”顺利开展。为促进科学与艺术融合,开展跨学科创新创意实践,李政道图书馆、李政道研究所与校设计学院共同策划,将科艺思想嵌入设计学院造型基础2大平台线上课程,面向设计系、建筑系和风景园林系7大班授课。设计学院孔繁强、段滨老师主持本次课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研究员王垂林、图书馆党委副书记袁继军、特藏服务部主任孙翌出席课程,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助理李晟作《从星球自转到粒子自旋》讲座,李政道图书馆陈煦蔚作《奥秘和奥秘间确有通途》报告,设计学院100余位大一同学和来自其他院系机构的30位交大师生济济一堂。
首先,陈煦蔚介绍了李政道先生的科艺相通理念,分享了李政道图书馆的设计理念,讲述了李政道与艺术大师们进行科艺创作过程中的故事,解密科艺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深意。正如吴冠中先生所说“科学探索宇宙之奥秘,艺术探索感情之奥秘,奥秘和奥秘间隐有通途”,希望能借助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科学与艺术讲座基金这个平台,激励青年学子们积极探索科艺交融的有益路径。

随后,李晟针对今年的科学主题“自旋”作了科普讲座。他从风扇、螺旋桨、齿轮等宏观自旋现象切入,介绍了角动量、转动惯量、角动量守恒、进动等物理概念,进而将话题引入到微观世界中的粒子自旋研究,通过介绍葡萄干布丁原子模型、卢瑟福散射实验、原子波尔模型、塞曼效应、Stern-Gerlach实验、泡利不相容原理等早期重要研究展示了粒子自旋研究的历史沿革。最后李晟介绍了粒子自旋的重要特性和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发展方向以及存在问题。

互动环节中,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科学与艺术作品大奖赛一等奖获得者温世康同学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历程和科艺画创作经验,勉励同学们敢想敢做,从创意到实践,积极解决问题,坚持不懈地创造出理想的作品。最后,来自各个领域的老师和同学们对科艺创作进行了讨论交流。同学们将会围绕自旋主题进行创作,课程后续还将进行科艺研讨、创意点评。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科学与艺术讲座基金系列活动在过去六年中,致力于传播与弘扬科艺精神,助力培养优秀人才,搭建科、艺两界合作的平台和桥梁,带动和促进了相关高校、单位对于科学思维和艺术情怀的融合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的思考和实践。
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科学与艺术讲座基金系列活动即将全面启动。因受疫情影响,今年将突破以往的活动模式,重点围绕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与创新等问题,尝试举办线上嵌入式课堂、线上科艺工作坊、云展览等云端交流创作活动,为科学家、艺术家与青年学子提供一个高水平的线上互动交流平台,开辟科艺育人新模式。
作者:李沛晔
摄像:李沛晔